【黎智英案・審訊第 50 日】
獨媒報導 | 2024.03.21
- 李宇軒:由登報轉型做國際游說 傳送建議制裁名單予朱牧民 冀轉交美議員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今(21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50日審訊。「十二港人」之一李宇軒繼續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李稱他籌辦全球登報活動,以及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職員之後,與另一名被告陳梓華討論之下,便決定「慢慢將我轉型做 international lobbying」。於是李參與會見美議員斯科特、安排外國人來港觀察區議會選舉,以及參與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英國議員 Lord Alton 和裴倫德的會議。2019年底,李赴美國國會山莊會見數名共和黨議員,為了展示香港示威及相關事件裡面的「受害者」個案,讓美議員有基礎去推動支持香港的法案,包括制裁侵犯香港人權民主的人士。同場香港代表包括朱牧民,事後李向朱傳送一份建議制裁對象名單,希望朱代為轉交給美議員。
「十二港人」之一李宇軒第七天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由控方代表、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作主問。
李宇軒指獲邀見美議員斯科特 因陳梓華認為其游說工作「特別有效」
李昨日證供提到2019年9月29日獲另一名被告陳梓華(網名「T」)邀請會見美國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因為李曾經籌辦全球登報活動,又曾經赴聯合國會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職員 Sébastien Gillioz,「咁喺國際呢條線度做過嘢。」
李今日加以補充,他們會見 Sébastien Gillioz 之後,「除咗 secure 到一個官方嘅 reply,即係 special procedure,我另外搵到 Sébastien Gillioz,佢話有職員幫我哋 prioritise (優先處理香港的事務和材料)」,陳梓華當時對此結果印象深刻,認為李的游說工作「特別有效」,所以邀請李會見斯科特。李形容:「當時慢慢有個 transition 由登報去到 lobbying。」
李又提到,除了聯合國之行外,他在會見斯科特之前還去了法國,「係一個 lobbying 嘅 trip 嚟嘅。」該旅程完結後,李正在考慮「應唔應該繼續做法國嘅 lobbying」,以及是否應該與當地港人組織「Le Comité pour la Liberté à Hong-Kong」合作,或者經該組織進行游說工作,惟當時他並不懂法文。
李宇軒稱與陳梓華討論後決定轉型做國際游說
就會見 Rick Scott 一事,陳梓華設立了一個 WhatsApp 群組「Coffee on Sunday」,成員有陳、李和 Mark Simon。控方展示該群組訊息,陳在訊息中介紹李為「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people」。李指因為他曾經籌辦全球登報活動,他和陳經過討論,便決定「慢慢將我轉型做 international lobbying」。
Mark Simon 在群組中提議,李應該向斯科特談及較早前的眾籌,以留下深刻印象。(“Also, what would really impress him is if you talk about the go fund me, shows support”)李表示,他不知道為何 Mark Simon 會認為提及眾籌會打動到斯科特,可能 Mark 掌握到斯科特的背景資料,故此提醒李要談論哪些話題。
陳梓華訊息提醒不要提及「資助人」 李宇軒指可能指墊支人
控方另指,在陳梓華成立 WhatsApp 群組之前,李和陳之間曾經有 WhatsApp 對話,並展示相關紀錄截圖。陳轉述 Mark Simon 提醒李不要提及「Backer(資助人)」和「中英聯合聲明登報」團隊。(“Brother, Mark said do not mention about backer and JD team”)
就「Backer」的身份,李表示不肯定,「不過我理解係 T(陳梓華)嗰邊,作為 crowdfunding 嘅 backer,即係有墊過支。」
李提到當時斯科特有意參選總統,陳梓華和 Mark Simon 希望他避免談及墊支事宜,因為避免可能觸犯美國總統選舉的規矩。李表示他在會面期間有遵從陳在訊息中的指示。
控方問李會見斯科特之後,有否與陳梓華談論該會面。李回答有,指自己「大概講咗會面講嘅嘢」,又引述陳回應他「『Good, Keep up, good work』呀咁」。至於 Mark Simon,李則稱事後沒有與他討論。
李宇軒指陳梓華支持他安排區選監察團 以擴展人脈作國際游說
控方繼而就2019年區議會選舉監察團提問,並展示「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Report(下稱「EOM」)」,當中提到監選團由「重光團隊」和李成立的「香港故事」籌辦。法官杜麗冰留意到報告上除了有「重光團隊」標誌之外,還有「IAD」標誌。控方提供相關資料,指這是「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的標誌。
李稱監選團是邀請不同觀察員來港觀察區議會選舉,而他是香港那邊的其中一個搞手。控方問誰人指示李參與。李則澄清:「因為唔係一個指示嚟,係一個 story 嚟」,當時他與陳梓華、轉型中的「重光團隊」以及「攬炒巴」劉祖廸等人進行討論,而「攬炒巴」與顧問公司「Whitehouse Consultancy」曾討論英國上議院議員 Lord David Alton 有意來港觀察選舉,「但唔想好似 Lord Alton 主動過嚟咁」,反而想由一個社運團體邀請他來港,於是李直接給他們使用「香港故事」的名義。
李續指,「攬炒巴」和「Whitehouse Consultancy」提議除了邀請 Lord Alton 之外,還邀請更加多人,而上次有份接待 Bob Seely 的李宗澤(Wilson Li)表示願意協助處理流程,於是「攬炒巴」和「Whitehouse Consultancy」便著手邀請更多人來港監選。
李宇軒稱有跟陳梓華討論安排「監選團」,「佢都支持我去整呢個 EOM,同埋希望喺 EOM 𠵱個場合度擴展我嘅人脈」,這關乎他轉型做國際游說,以爭取香港自由民主。
李宇軒要求裴倫德刪除監選團相關訊息 免被港府禁入境
控方展示2019年11月22日,即區選之前兩日,李宇軒與「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創辦人兼執行總監裴倫德(Luke de Pulford)之間的 WhatsApp 對話,當中提及要刪除訊息紀錄。
李解釋,以當時的政治環境而言,根據籌辦監選團的人士的判斷,當時香港政府並不歡迎外國人來港監選,叫裴倫德刪除訊息是因為擔心若果他被發現有監選團相關的訊息,會被港府標籤為「不受歡迎人士」,被禁止來港。李續指,若然來港監選的人最終被視為「不受歡迎人士」及不能入境,後備方案是他們把情況告知相應國家的領事館和傳媒。因此在裴倫德過關期間,李表示需要與裴倫德保持訊息聯繫,以確保他順利過關。
李稱監選團分成港九新界不同小隊,而他屬於其中一個新界小隊,同隊成員包括 Lord Alton。李憶述當時陳梓華叫他把握機會建立人脈網絡。
李宇軒銀行紀錄顯示Mark Simon曾借50萬元
李指是次邀請外國人來港監選的開支約有幾十萬元,由「G攬運動」眾籌款項支付,也有的外國代表是自費來港,包括瑞典和丹麥的代表。
控方指,李的銀行戶口紀錄顯示, Mark Simon 在2019年11月21日向李轉帳一筆50萬港元款項。李解釋,當時有見即將籌備監選團,惟其個人戶口只剩下約26萬元,「所以我就要去搵T(陳梓華),我可能唔夠錢去搞 EOM,咁就睇吓佢可唔可以諗吓辦法」,例如找人墊支,於是 Mark Simon 便轉帳了50萬元給他,「我諗就因為嗱嗱臨,佢直情就用 personal account 就畀我喇。」
李指,他並不需要還款給 Mark Simon,因為 Mark Simon 幫忙接收「G攬」眾籌款項,他之後歸還款項給「Project Hong Kong Trust」時,已經直接扣除了上述50萬元。
控方指根據收支帳目表,李合共墊支了約55.2萬港元。昨日提到「Project Hong Kong Trust」在2020年2月28日向李轉帳約42萬元美金(約328萬港元),以歸還李所有活動墊支過的開支。李解釋42萬元美金的計算方法,他先計算所有活動墊支款項的總和,然後扣除已經歸還了給他的款項,例如上述 Mark Simon 的50萬元,最終得出42萬美元這數目。
李宇軒指李柱銘和陳方安生會見斯科特和裴倫德 談論香港民主情況
李宇軒指,在監選團結束之後,Lord Alton、裴倫德、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西九龍的 W Hotel 開會,而李宇軒得知有這個會議,於是陳梓華叫李參與這個會議。在會議中,李曾經與 Lord Alton 和裴倫德交談。
李憶述,李柱銘和陳方安生在會議中「講香港民主情況」,而 Lord Alton 則表示會盡力以英國議員的身份引起關注,李理解裴倫德是作為 Lord Alton 的助理。控方追問他們談論的是引起什麼「關注」,李指是「對香港嘅民主情況」的關注;控方再問有什麼情況值得關注,李僅說:「Deteriorate 緊。」
2019年底赴美會見議員 李宇軒:為推動支持香港法案、使侵犯人權者負責任
李宇軒確認曾在2019年底到美國國會山莊會見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Todd Young 、克魯茲(Ted Cruz)和 Marsha Blackburn。是次會見議員是由時任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成員、朱耀明兒子朱牧民(Samuel Chu)安排,隨團人士包括天文物理學家 Shirley Ho 和李宗澤(Wilson Li),不過二人並沒有出席會面。李稱事前有告知陳梓華相關行程,而陳回應「好」、「加油」。
控方問及是次會面目的,李指會面是為了向美國的議員展示香港示威及相關事件裡面的「受害者」個案,「等佢哋有 grounds (基礎)去 push(推動)幾個同香港有關嘅 Acts(法案)。」而該些法案即「廣義上當時 support 香港嘅法案」,例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控方追問,通過這些法案是為了什麼目的。李一度問:「你想我講 sanctions(制裁)?」他其後解釋,首項目的是作為一個政治氣勢(political momentum),在美國推動一些支持香港的法案;另一個目的是使一些「侵犯人權者(Perpetrators of Human Rights)」負上責任,例如制裁。
李宇軒指會面由朱牧民安排 會上不需談細節 由雙方職員事後跟進實務
李表示,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們會見的美國議員均是共和黨黨員,而且全部都是關心香港議題的議員。
李憶述朱牧民在事前簡單解釋過,在會議期間並不需要談及太多細節,因為在會面之後,雙方的職員(staffer)會再商討細節和跟進實務工作,所以會議上只需主要談論幾個受害人的故事,「同埋即係有禮貌地多謝佢哋關心香港嘅事務。」而香港這邊的職員(staffer)就是朱牧民。
當控方追問他們想美國議員採取什麼行動,以及針對對象時,李表示:「唔好意思,我頭先已經答咗」,重申「我哋喺 meeting 唔可以特定要求佢哋(美議員)concrete 做乜嘢,啫係呢個係等 staffer 大家之後去夾嘅。」不過李表示,從廣義上來說,他們希望美議員通過法案。
就是次旅程的開支,李稱由他先作墊支,之後向「Project Hong Kong Trust」報銷。控方又展示「重光團隊」的 Facebook 專頁在2019年12月11日的帖文,附有一張 Todd Young 與李宇軒、朱牧民、吳傲雪(Sonia Ng)和 Katherine Cheng 的合照。
李宇軒向朱牧民傳送建議制裁對象名單 冀轉交美議員
控方展示李宇軒與朱牧民之間的 Telegram 訊息,李在訪美旅程之後,向朱轉發了一份文件檔案,題為「Profiles of Perpetrators of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buse in Hong Kong(打壓香港人權和民主人士之檔案)」,封面並標註「Confidential(機密)」。文件內容列出四類建議制裁對象,包括發出指令侵犯人權的政府人士(“State actors who condone and give orders for human right violations”)、促使侵犯人權的政府人士和政治人物(“State actors, including politicians, who instigate human rights violations”)、協助和教唆侵犯人權的公私營機構人士(“State and Private Actors who Aid and Abet Human Rights Violations”)和促使侵犯人權的機構(“Organisations who facilitate human rights violations”)。庭上所見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位居榜首,其他官員和港鐵行政總裁等人亦榜上有名。
李相信文件是由「重光團隊」其他人製作,但是他稱:「我冇去參與整呢個文件,但我喺 SWHK 入面,我有參與嗰啲有關 sanctions 嘅討論。」被問到傳送這份文件給朱牧民的原因,李解釋,當「重光團隊」成員知道他見完美國議員之後,希望他能向美議員提議制裁對象,因此他需經由香港一方的職員,即朱牧民去向議員提供材料,所以李向朱提供相關文件,讓朱判斷何時及如何把這些材料交給美國議員。
被問到有否閱讀過上述文件,李表示「應該𥄫咗一眼」、「跟住碌一碌,哦原來好多人」,但是並沒有詳細閱讀。至於醞釀製作這份文件的時間,李則稱有一段長時間,因為「重光團隊」的大群組不時有人提起制裁,組員討論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轉談其他話題,「啫係溝埋晒其他 discussion」,所以未能肯定相關討論實際歷時多久。
李宇軒:希望建議制裁名單保密 籲勿傳至群組
訊息紀錄顯示,李傳送完文件給朱之後,表示他不相信群組內所有人會保密(“I don’t trust everybody in the group to keep this confidential”),朱回覆他也不會(I wouldn’t either)。李庭上解釋,他不想文件被傳送至大群組供人傳閱,因為文件性質是「機密」,所以要求朱不要傳送文件至群組。
李又表示,以他理解這份文件是為美國而設,如果有需要向美國以外的國家提供制裁名單的話,便需要找擁有這份文件的人製作另一份。
案件明日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